九七回歸祖國後,公民教育就是生活教育,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。多年以來,本校特著重同學於德育、群育及公民教育各方面的發展,致力提升學生公民素質、關顧家庭、社區以致培養同學對國家的認同。的確,對於土生土長的香港中學生,甚至香港老師而言,尋根、尋找自己國家文化源流、培養對國家的一份歸屬感、以至認同、欣賞自己國家的文化,並非一件易事。故此近年本校積極爭取校外資源,務使同學能有機會走進國內,走進國內同胞的生活空間,透過切實的考察,體驗中國文化之真,中國文化的善,中國文化的美,遠較堂上講說來得實在及有價值,藉此同學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加深不少。-----------
陳翠儀老師
 |
本校全體公民教育及社會服務推廣領袖與校長及本組老師合照 |
提升學生的公民素質,提升同學助人自助之精神,積極推動同學參予義務工作,從而提升學生對自我能力之肯定,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,建立互助、關懷的文化。
透過短講、考察活動、參觀、體驗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,認識並欣賞傳統中國文化及成就。如新疆、台灣、北京考察活動。
與時並進,提升學生對時事的關注,拓闊學生的眼界。如參加領袖培訓、走訪民協等。
本校全體公民教育及社會服務推廣領袖與校長及本組老師合照
。
 |
公民教育組老師 |
成立公民及社會服務推廣先鋒,推動義工及公民活動,擴大動員面。組織義工團,探訪老人院、松嶺匡智中心,推動網上義工計劃,積極參予社區活動。
全校性推動「義人同心認證計劃」,積極參與各類型義務工作如賣旗服務、探訪老人院及弱能兒童之家等,一成同學校外及校內服務超越五十小時。
|